右江区是哪个市的(广西百色市右江区,百色最早建城的地方)
右江区是广西百色的市辖区,也是百色市政府所在地。右江区原称百色县,1983年百色县改设为县级市。2002年因百色地区改设为地级百色市,县级百色市被撤销改设为右江区。右江区因右江自西向东沿城而下得名。
右江与其支流澄碧河交汇处是百色最早建城的地方,这从一些街道名称便可窥之。太平街,清代建,因其位于百色城府的泰平门,时称泰平街;民国时期,将“泰”改为“太”,称今名。铁厂巷因清代这里是街区中炼铁、打铁和制铁的地方得名。盐仓巷清代建,因此地建有储存公盐的仓库得名。东宁巷、东胜巷因在百色城东门外並寓意美好愿望得名。还有解放街、中华街、文明街,等等。这些街道当中广为人知的当属解放街、文明街。
解放街是百色历史文化名街,因为这里有百色保留最为完整的骑楼以及南方古建筑瑰宝粤东会馆。解放街建于清乾隆年间,时称大街;1949年红军从这条街进入并解放百色城,为纪念这件事,改称今名。1968年改为人民街;1984年复名。解放街为骑楼式商业街,建筑多为2至3层,底层辟为商铺。2009年百色市政府对骑楼立面进行“修旧如旧”的全面改造。改造后的解放街成为步行街,只允许行人、摩托车、电动车等经过,现店铺多经营电器、家纺,因是步行街,加上所售物品非居民常用的日用品,所以人流不大。整个街道除了时不时飞驰而过的电动车声,略显静谧,置身其中,仿佛回到民国上海。
街中间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粤东会馆。粤东会馆始建清康熙五十九年(1720),由广东商人梁煜倡议同乡人共同集资兴建,是广东商人赴百色经商的主要落脚点。会馆,座西向东,为砖木结构建筑,按照中国传统建筑布局,中轴设前、中、后三大殿宇,两侧对称配以四进厢房和庑廊,构成“日”字形封闭式独立建筑群。一进殿为迎宾大厅,大门两边设石砌包台;二进殿为议事大厅,是会馆中心,当年商人在此议事、聚会、洽谈生意;三进殿为祭祀神殿。殿堂廊下,全为是实木大圆柱或花岗岩方形石柱支撑。左右两边厢房由铺设红色阶砖和长方形条石的通道联通。厢房有人字形封火墙,为二层阁楼,楼为木制,楼前有天井。会馆陶塑精美富丽、灰雕呼之欲出、木雕栩栩如生、石雕活灵活现、壁画惟妙惟肖。道光二十年(1840)和同治十年(1871)会馆两次扩建、维修。1929年,邓小平发动和领导百色起义时得到粤商的支持,便把红七军司令部设在粤东会馆。至今,司令部所属的参谋处、经理处、副官处、军医处以及邓小平、张云逸的办公室和住室在会馆中照原陈设,司令部人员所用的办公桌、由松木板和长条凳搭建而成的床铺、粗糙的草席等等也依旧如常。1961年由张云逸提议,将粤东会馆设立为“中国工农红军军部旧址”,后经自治区党委批准,成立“右江革命文物馆”。1963年2月,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77年8月,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字“中国工农红军军部旧址”。1988年1月,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96年经江泽民同志提写馆名,正式改名为“百色起义纪念馆”,1999年陈列馆迁建于百色迎龙山公园。
粤东会馆对面是临澄碧河的二码头。穿过码头牌坊,沿着古旧斑驳的石阶向河边走去,小型石板码头映入眼帘,石板上静静地放置着钓鱼人的钓竿。实际上,从右江与澄碧河汇合处往北溯设共设有七个码头,分别称大码头、二码头、三码头、四码头……过去,滇黔桂货物在这里集散,码头被用作船只靠泊装卸货物之处。除此之外,也被城镇居民用于挑水洗衣。现已无往日繁华商贸之景,虽偶有居民在此洗衣,但也无往日人来人往繁盛之貌。现大码头为右江游览售票乘船处,其他码头则为居民钓鱼休闲处。从大码头沿江岸往上走,是错错落落的夜宵摊,昏黄祥和的灯光,三三两两好友休闲聊天,店家炒菜颠勺冒起来的烟雾,倒是添加了不少烟火气。
解放街大码头处往右折是文明街,又称下岗街。这是百色的美食街,有粉皮厚实馅料饱满的卷筒粉,吃一根就饱腹,有味道鲜美、香飘四溢的炖品、粥、炒螺,有入口舒爽、沁人心脾的大菜糕、绿豆沙、芝麻糊,还有嫩滑糯香的血肠,等等。大菜糕是百色老街的特色,样子像凉粉,但口感比凉粉顺滑、柔润。炖品、粥当数叶氏小吃店为好,绿豆沙、芝麻糊等冷饮要数友谊冷饮店的为佳。这里的饮食与百色其他地方不同,有较浓的粤式风味。此外,在这里,你还可以听到一些年纪较大的居民说白话。
解放街西头穿过中山桥,便是百色起义纪念园。从纪念园西门拾级而上,前行三四百米,为百色纪念碑园。纪念碑园往前走三百多米为右江民族博物馆。右江民族博物馆再向前走一百多米为铜鼓广场、世纪铜鼓楼。铜鼓楼往山下走,是红军桥。越过红军桥,往山上走是邓小平手迹碑林。走到山顶,百色起义纪念馆巍峨矗立其中。

解放街

世纪铜鼓楼

百色起义纪念馆1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