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不着北是什么意思(俗话说:打不到方向找不着北)
重庆主城多“北”,“北碚、渝北、江北”,重庆人多找不着北:南岸在东边,火车东站(上桥站、重庆西站)、北站(沙坪坝站)过去都在母城的西边儿。给十字路口人行天桥命名,一般不敢用“××东、西、南、北”之类。九龙坡区直港大道下行方向左边的珠江花园(王光英大门题额),是第一期,在北;下行右边是珠江花园第二期,在南。可偏偏在南边的被称作“北区”。有人揶揄道:“珠江浩浩在南粤,珠江花园找不着北”!
“找不着北”,川渝一般说“打不倒方向”,它跟“找/摸/清不倒㮯头”还是有区别的:“㮯头”云云,重在路径、头绪,而前者重在“方位”上。“㮯头”云云详草不黄俗话说882《摸不倒“魂头”,清不倒“齐头”》。“找不着北”一词在重庆的报纸上较早出现,大约是2002年7月1日:杨家坪环道昨日初通:过往车辆多找不着北。
20集电视剧《找不着北》,1998年由滕华弢导演。不过奇怪得很,这个词条,在《汉语方言大词典》第一版(中华书局1999)《语海》(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)《中国俗语大辞典》(辞海版2011)等都没有收录。笔者只在
【找不着北】比喻生疏或晕了,不知所措,分不清东南西北了。——刘延武《老北京方言俗语趣味词典》(群众出版社2015)
查到记录过。
有人认为“找不着北”(因为北极星在地球的正北方,古人很早就发现这个现象.在迷路的时候往往通过寻找北极星来定方位,所以说找不着北,就是找不着北极星,连最容易找到的北都找不到了,更别说其他方向了;引申为做事情没有头绪,迷失了方向”)就是源于电视剧《找不着北》。应该不是,它当源于老北京人的俗语。王丰江云:
“找不着北”是北京人常说的一句口头语……为什么大家说“找不着北”,而不说找不着南(西、东)呢?换言之,为什么要“找北”呢?问题的本身已经显示了北的重要地位,况且还有科学依据和重要传统。从古今的建筑来说,坐北朝南有利于采光,所以“北屋”是房舍的重中之重,从古代的政治角度来说,皇帝上朝总是坐北朝南,那样才有君临天下的威势。在这种语境的长期浸染之下,北逐渐演变为一个重要的隐喻、一种权威的象征。“北屋”和“御座”就像是北极,已经达到北的极限,再也无北可去了。坐北和去北的人只能到此为止。——《走向世界》2011第22期《找不着北》
这些说法甚善,问题是,《说文•北部》:“北,乖也”,“北”是“乖违”的意思(补妹切),这是字源义,用来指“北方”(博墨切)的“背”“仌”的词源义我们说过。“北”指方位,当关联“方→边”。我们看:
【方】“方行天下。”孔安国传:“方,四方也。”——《书•立政》
“方周于鲁。”李善注引《论语》注曰:“方,北方也。”——《文选•曹植<责躬诗>》
“往城于方。”毛传:“方,朔也。”
思乡命之曰方。——《管子•乘马》
【边】《广雅•释詁四》:“方也。”
【北】《玉篇•方部》:“方名。”
“投畀有方。”毛传:“北,北方,寒凉而不毛。”——《诗•小雅•巷伯》
它们是不是有“方→边/北→北”的关系?
川渝方言中除了“打不倒方向”的说法外,还有“找/摸不倒边儿”的说法(“碰pǒng不倒边儿”是“挨不拢边儿”的意思)。从上边看来,“找不着北”,以解释为“找不到方向”为宜,倒不一定“北”就一定是北方之“北”。其间,“坐北朝南、北极、北斗”等文化因素也肯定是存在的。